林宅血案震驚警政高層,第一線偵辦的員警馬上針對第一個發現凶殺案的田秋堇,以及命案中唯一的活口林奐均進行偵訊。
不過這究竟是兩手策略,還是派系內鬥,外界不得而知,也有可能兩者皆是。日本則選擇由退休的前首相來發言,以降低可能的後座力,但安倍晉三的身份,又讓人清楚知道,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日本執政黨的態度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德國新政府交接 綠黨過去對於中國的態度極為強硬,屢屢抨擊中國的人權記錄,此次的組閣協議中,對中國的政策有頗大幅度的改變,應該與綠黨脫不了關係。而安倍晉三在不久前,才剛剛出任自民黨黨內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的會長。雖然說德國也有歷史問題的包袱,但中國與德國的距離很遙遠,更沒有地緣政治上的糾葛與過去的恩怨情仇,對德國社會來說,主張與美中兩國維持等距,不要選邊站的聲音應該會很大。嚴格來說,以美國為主的戰勝國們,對這兩國的軍事佔領仍未結束。過去歐盟內部一直有一派人認為,歐盟與北約組織應該全力應付俄羅斯,不該虛擲國力到遙遠的印太地區,參與美國的反中圍堵,因為這對歐洲國家沒有益處,反而削弱了反制俄羅斯的力量。
文:王臻明 台灣的民間智庫「國策研究院」在舉辦影響力論壇時,邀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以視訊的方式參與。只是這種立場禁不禁得起內外壓力,會不會讓德國在歐盟內部成為眾矢之的,被美國背後支持的歐盟小國質疑,甚至讓美國與英國公開點名批評,都是很值得關注的情況。參與者在數位平台(臉書、Slack、GitHub等等)上交流,並透過每兩個月一次的黑客松活動,尋找想要解決相同社會議題、又擁有不同技能的伙伴,一同來開發各種公民科技。
2015年的八仙塵爆事件中,臺北市資訊局主動提供傷患送醫的資料給公民黑客開發傷患查詢的系統,讓焦急的民眾可以上網查詢病患名單及所在醫院,而不致於打爆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市府電話。在這所有的公民科技專案中,有兩個受到政府的採用而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超過100個視覺化介面、網頁地圖、App、LINE機器人等等不同形式的應用程式同步提供給民眾選擇。2020年初口罩地圖事件後,臺灣幸運地在全球疫情中度過相對平靜的一年。
2021年5月,疫情升溫,臺灣進入三級警戒,一時間學校停課,公司行號也實行居家或分流辦公。而她口中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是串接資料的介面,能讓政府手上的藥局名單及口罩庫存資料,以即時更新的方式提供給公民黑客進行程式開發。
將Au充滿術語、黑話的留言翻譯再補充脈絡後,意思是:「政府政策有改變了,請各位先不急著把做好的地圖上線宣傳。同樣的,在蘇迪勒颱風、高雄氣爆等等災難事件裡,都可以看見公民黑客們整合資訊、開發應用程式。在兩天、數十人不眠不休的口罩黑客松後,2月6日,口罩實名制正式開跑。當街道上空無一人時,g0v聊天室卻熱鬧非凡,數百位活躍的公民黑客迅速打造了一個「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裡頭包含了三級警戒的多語言翻譯、蔬菜箱共筆、確診者足跡比對地圖、遠距心理諮商訊息彙整、紓困申請資訊、疫苗資訊平台等等。
圖一:八仙塵爆後,由g0v黑客們開發的傷患查詢系統。創立於2012年底的g0v是臺灣最大的公民科技社群。圖二:由g0v參與者協作的「COVID-19 Info 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公民科技是一種新興的數位行動,它利用數位工具對公民賦權,將社會議題轉化為「可編碼的任務」(codable tasks),再經由公民志願者即興地展開協作來推動另類的公民行動。
危機下的協作與自救 口罩地圖是公民科技運用在緊急危難時的經典案例。當政府忙著在兩天內整合口罩的物流並對接健保系統之時,透過釋出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政府將面對民眾端的查詢介面交給了這群公民黑客。
政府於是在2月初宣布徵用口罩,並推出口罩實名制。有過口罩地圖經驗的Howard與臺南市政府智慧城市辦公室的執祕劉澄真(也是g0v的參與者)迅速協作,為臺南市打造出一套資訊系統來協助簡化衛生人員行政流程,並貼心的在民眾端設計了以LINE進行預約的「臺南打疫苗」。
政府為了疫調而實施實聯制措施,但初期各個商家方法不一,有的用紙本、有的要上網填表格、有的還趁機要消費者加入商店的LINE帳號,並收集不必要的個資。原本是公民「熱血自幹」的口罩地圖,在Au的串連下,轉變為以「開放政府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為基礎的「公私協力」。今年六月起,臺灣終於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其中,由AceChen、pichu等人設計的簡訊實聯制,使用簡訊系統而非網路應用程式,並用手機門號來取代個資,這個設計被Au注意到,帶回政府內部改良成為現行的「1922簡訊實聯制」。分散式的查詢介面,也使得網站不會因為太多人連線而過載當機。當政府無法妥善的處理某個社會問題或危機,或是當政府本身就是製造問題的根源時,公民科技的介入試圖讓這些問題被突顯、得到緩解,甚至共創解方。
疫苗施打比起口罩分配,是更為複雜的物流、冷鏈、醫事人員的調度、場地的安排、民眾的預約通知等等資訊的串接。g0v不是組織或是團體,而是一個行動的網絡。
隔年1月31日臺灣政府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並釋出戰備口罩交由超商販售,此舉卻引來恐慌的民眾大排長龍危機下的協作與自救 口罩地圖是公民科技運用在緊急危難時的經典案例。
創立於2012年底的g0v是臺灣最大的公民科技社群。開放的資料、即時更新的API、加上分流的查詢介面,讓口罩搶購潮得到緩解。
圖二:由g0v參與者協作的「COVID-19 Info 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公民科技是一種新興的數位行動,它利用數位工具對公民賦權,將社會議題轉化為「可編碼的任務」(codable tasks),再經由公民志願者即興地展開協作來推動另類的公民行動。原本是公民「熱血自幹」的口罩地圖,在Au的串連下,轉變為以「開放政府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為基礎的「公私協力」。當政府忙著在兩天內整合口罩的物流並對接健保系統之時,透過釋出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政府將面對民眾端的查詢介面交給了這群公民黑客。
參與者在數位平台(臉書、Slack、GitHub等等)上交流,並透過每兩個月一次的黑客松活動,尋找想要解決相同社會議題、又擁有不同技能的伙伴,一同來開發各種公民科技。因此,當COVID-19疫情爆發時,他們已經身經百戰了。
分散式的查詢介面,也使得網站不會因為太多人連線而過載當機。在兩天、數十人不眠不休的口罩黑客松後,2月6日,口罩實名制正式開跑。
隔年1月31日臺灣政府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並釋出戰備口罩交由超商販售,此舉卻引來恐慌的民眾大排長龍。政府為了疫調而實施實聯制措施,但初期各個商家方法不一,有的用紙本、有的要上網填表格、有的還趁機要消費者加入商店的LINE帳號,並收集不必要的個資。
關心數位隱私的公民黑客在聊天室裡討論各種解決方案,思考如何兼顧疫調與隱私。政府於是在2月初宣布徵用口罩,並推出口罩實名制。當街道上空無一人時,g0v聊天室卻熱鬧非凡,數百位活躍的公民黑客迅速打造了一個「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裡頭包含了三級警戒的多語言翻譯、蔬菜箱共筆、確診者足跡比對地圖、遠距心理諮商訊息彙整、紓困申請資訊、疫苗資訊平台等等。參與者以「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為口號,吸引「厭世代」的青年們將憤怒轉化為行動的能量。
超過100個視覺化介面、網頁地圖、App、LINE機器人等等不同形式的應用程式同步提供給民眾選擇。而她口中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是串接資料的介面,能讓政府手上的藥局名單及口罩庫存資料,以即時更新的方式提供給公民黑客進行程式開發。
同樣的,在蘇迪勒颱風、高雄氣爆等等災難事件裡,都可以看見公民黑客們整合資訊、開發應用程式。2020年初口罩地圖事件後,臺灣幸運地在全球疫情中度過相對平靜的一年。
今年六月起,臺灣終於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在這所有的公民科技專案中,有兩個受到政府的採用而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